Translate

Thursday, September 17, 2015

聖經深度遊植物篇 (五) 乳香

(五) 乳香 
乳香的煙與聖徒的祈禱,遂由那位天使的手中,升到天主面前。(默8:4

之前數期介紹過幾種聖經中的食用植物,它們或多或少都經常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今期開始將會介紹一些較為冷門的植物,但他們卻在聖經中佔有重要位置──首先是乳香。

無疑,乳香對我們信友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在彌撒中輔祭搖動的吊爐便是散發著其燃燒中的香味;乳香一物更是出現在耶穌誕生的一幕──基督徒皆熟悉的經文當中:


他們(賢士)走進屋內,看見嬰兒和他的母親瑪利亞,遂俯伏朝拜了衪,打開自己的寶匣,給衪奉獻了禮物,即黃金乳香和沒藥。(瑪2:11

在賢士的禮物中,黃金顯示了耶穌就如君王般的尊貴,乳香表達了祂乃是祭猷的對象──天主,用於葬禮的歿藥則暗示了祂同樣有人的特質,且需受苦受難。雖然這個黃金乳香沒藥」的配搭對教友來說甚為熟悉,但出奇地在四福音內原來只有瑪竇福音有此記述。也許瑪竇福音的讀者對象是猶太人,因此對於猶太傳統的部份也描寫得較為細緻。事實上,乳香一物是傳統的猶太祭獻用品,主要記載於舊約經卷。在法律書(即「梅瑟五書」)中就有三部(出谷紀、肋未紀和戶藉紀)詳細指出乳香的使用方法,如:

若有人願意給上主奉獻素祭為祭品,他的祭品應用細麵,倒上油,放上乳香,拿來交給亞郎的兒子司祭們;司祭取出一把細麵和一些油,同所有的乳香,放在祭壇上焚燒,作為中悅上主的馨香火祭,為獲得記念。(肋2:1-2

舊約中的禮節對我們或許較為乏味,難以了解當中的含義;可是另一方面,在新約中提到乳香的經文其實甚少,除上述瑪2:11外,就只有在默示錄的兩個部份出現。幸好,其中有兩節的內容頗值得我們留意:

又來了另一位天使,持著金香爐,站在祭壇旁;給了他許多乳香,為同眾聖徒的祈禱,一起獻在寶座前的金壇上。乳香的煙與聖徒的祈禱,遂由那位天使的手中,升到天主面前。(默8:3-4

這裡明顯地表達了乳香的另一個象徵性意義──祈禱(即人與天主的相互溝通)。

祭獻和祈禱是分不開的。在感恩祭(彌撒)中,多個部份有獻香儀式,包括進堂禮中獻予十字架和祭台、恭讀福音前獻於福音書,以及呈奉禮品時獻予禮品及在場的神職和會眾。表面上是祭獻的一個形式,但實際上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天主與會眾同在。因此,每當乳香的味道就在我們身旁,我們就該自我醒察:是否正在專心地跟天主溝通?在奉獻時,是否已開放自己和禮品一同呈上?

聖經中也有馨香一詞,意思上與祭獻時的乳香輕煙相通。這一詞在多段經文中闡釋得更為明白,如:

...又應該在愛德中生活,就如基督愛了我們,且為我們把自己交出,獻於天主作為馨香的供物和祭品。(5:2)

基督徒跟天主的關係就好比一對情侶。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祈禱,就像渴望跟愛侶分享生活中的點滴和傾訴心事;一段緊密的關係,又需要個人的委身和付出。如果把參與感恩祭比喻為過情人節,我們是否也準備好光潔和服務的生活作為獻予天主的禮物?

願我向你行的祈禱,像馨香上升,願我的手高舉,如同晚祭的高騰。(詠141:2


教友都熟悉乳香的味道,可是未必見過乳香(Frankincense)的實貌,更遑論了解它的由來──乳香原為植物──橄欖科Boswellia屬小喬木的樹脂。乳香樹高一般不過五米,原產於非洲東部及阿拉伯半島一帶,正是依60:66:20所形容的舍巴地區:
成群結隊的駱駝,以及米德楊和厄法的獨峰駝要遮蔽你,牠們都是由舍巴滿載黃金和乳香而來,宣揚上主的榮耀。(60:6
乳香樹樹幹受損傷後(如刀割),會有樹脂從傷口處流出,凝結後的樹脂為奶白色結晶,燃燒後具芳香,因此被稱為乳香。
乳香具一定抗炎能力的藥性為份,是中東以至印度一帶歷史悠久的傳統醫葯;也記載在明朝的《本草綱目》內,用於止痛、化瘀、活血。至於中東/東非的產物為何會在中國出現,則值得略加解釋:早在唐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已漸漸開通,經商地區由初期的東南亞逐漸西延至印度及中東一帶。到了明朝,鄭和下西洋更是海上經商蓬勃的象徵。海上絲綢之路不單將中原的絲綢及科技外銷,與此同時,西域的產物──如寶石、象牙、香料(當中包括大量的乳香)等也因此而傳入。伴隨著這些產物,教會在東方的傳教之路也在此時開通,當中最為人熟悉的是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來華1583,即明萬曆十一年)。
因此,乳香除了是祈禱和祭獻的象徵外,或許我們也可以視之為紀念福音東傳的一個象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