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Saturday, May 9, 2015

聖經深度遊植物篇 (四) 小麥、大麥 – 又是食粮又是生命(下)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裏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結出許多子粒來。(12:24)
  
面對著為胞肚而奔走的老百姓,耶穌用食糧比喻和講話的內容,人們自然會感到話題的切身關係,祂的說話也因而變得容易明白,正如耶穌講到祈禱時應有的信心這個道理:

或者,你們中間有那個人,兒子向他求餅,反而給他石頭呢?或者求魚,反而給他蛇呢?你們縱然不善, 尚且知道把好的東西給你們的兒女, 何況你們在天之父, 豈不更將好的賜與求衪的人?(瑪7:9-11

為了生存,人們固然重視是否有足夠食物充飢,耶穌也一直照顧著群眾的肚腹,至少增餅兩次(瑪14:14-21,15:32-38);可是耶穌同時也希望我們為另一件事而著緊:

「你們不要為那可損壞的食糧勞碌,而要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糧勞碌,即人子所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他是天主聖父所印證的。我就是生命的食糧,到我這裏來的,永不會饑餓;信從我的,總不會渴。」(若6:27,35

你們不要謀求吃什麼,喝什麼,也不要憂愁掛心,因為這一切都是世上的外邦人所尋求的,至於你們,你們的父知道你們需要這些。你們只要尋求他的國,這些自會加給你們。」 (路12:29-31

肉身的食糧是麥餅,「生命的食糧」在這裡明顯地是指心靈對天主國的盼望和信仰。麵餅是死的,沒有生命,隨肉身皆會朽壞;惟我們相信生命是永恒的,就像有生命的麥子不斷將其生命更替: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裏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結出許多子粒來。(若12:24

麥子就被比喻為生命,好的麥子到最後便會被收到那天上的倉庫──天堂:

「讓兩樣一起長到收割的時候好了;在收割時,我要對收割的人說:你們先收集莠子,把莠子捆成捆,好燃燒,把麥子卻收入我的倉庫裏。」(瑪13:30

為口奔馳,似乎是千古不變的人類宿命,當日以色列民如是,我們又何嘗不是?昔日人們大多只為裹腹而惆悵,可謂尚算簡單;今天生活五光十色,我們每天除了吃飯外要掛念的也許更多。為了在教堂行婚禮,有情侶選擇上慕道班;為了讓兒女可以讀天主教學校,也有父母帶同寶貝上主日學。這景象不禁又令人想起了二千多年前的以色列:

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 你們尋找我,並不是因為看到了神跡,而是因為吃餅吃飽了。」(若6:26

生命中有很多目標叫我們拼命去追;也有太多事情如充飢般性命攸關,足以令人為之而費思量。那麼,現今要我們釋放時間和空間去尋找生命的食糧豈不是比當日的以色列民更難?或許這是一生的難題。幸好,作為基督徒,我們大概比很多人幸福,因為我們至少已了解到問題所在,而且有耶穌的話不斷提醒,還可向在天之父祈求──供應我們足夠的智慧和力量。
往天國的路不易走,但至少我們已找到入口。



大麥Hordeum vulgare小麥Triticum spp.與我們的主糧稻米同屬禾本科植物大麥、小麥兩者皆原自中東。現時生產區亦大多處於溫帶,如中國中部至北部,因此形成了中國北方人吃麵,南方人吃米這一傳統上的分別。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資料,大麥現時的最主要產地為俄羅斯、歐洲及中東等;可是,小麥的最大生產區則是中國、印度等。
對香港人來說,由小麥製成的食品遠比大麥多。一般我們吃的各類包點麵條,不論是亞洲的各式麵條或歐洲的意大利粉,絕大多數都是由小麥麵粉製造,只有特別追求健康的人士才會刻意去找尋較為粗糙的大麥產品。大麥則只是普遍地用於釀造啤酒和威士忌,或作飼料。
大麥少用於麵包生產,原因是其麩質(或麵筋/穀蛋白黏膠質/Wheat gluten)成份遠較小麥為低。因為麵包能否發酵鬆軟,其程度是取決於麵團能否有足夠的蛋白質結構去形成空間,以儲藏過程中釋放的二氧化碳和形成立體狀態,而麩質就是形成那蛋白結構的基本成份。沒有足夠的麩質或揉麵不足都可以使麵團不能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