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講了這個比喻說:「有一個人曾將一棵無花果樹,栽在自己的葡萄園內。他來在樹上找果子,但沒有找到…」(路13:6-9)
香港人接觸到無花果,大多是在「阿媽靚湯」或市面上的滋潤飲料中,原料通常為乾品。根據《本草綱目》記載,無花果開胃,主治瀉痢咽喉痛等;卻性平,味甘,無毒,難怪為「食極唔壞」的保健食品。
無花果學名Ficus carica,為桑科榕屬(榕樹的近親)落葉灌木(部份栽培種為常綠),雖說是灌木,但外觀上其實是可長至十米高多分枝的樹。在香港可見於鄉郊村落,亦有農場培植,但可能因為氣候條件關係為數不多而且植株較矮小。無花果是從唐代開始由波斯(伊朗一帶)傳入中國,其原產地為地中海沿岸(正是以色列的一帶),現已廣泛引進至世界各地。
上主的恩賜
聖經中多次提及無花果,從舊約第一卷的《創世紀》(3:7論及葉子)到新約末卷《默示錄》(6:13論及未熟的果實)共超過六十次,可見無花果在當地十分常見,與以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舊約時代,《申命紀》描述了福地的各種產物,當中就包括了無花果樹,與小麥、大麥等六種主要食糧相提並論(申7:8),可見無花果的重要性,它同時是天主賜福的象徵。
無花果樹與默西亞
許多虔敬的猶太人經常聚集在無花果樹下討論默西亞國度來臨的日子,這是因為《匝加利亞先知書》有過這樣的描述:在那一天…你們必要互相邀請自己的鄰里,到葡萄樹和無花果樹下。(3:10)因此才有福音中耶穌的以下一段說話──一句教友耳熟能詳但也較為難懂的說話──納塔乃耳給衪說:「你從那裏認識我呢?」耶穌回答說:「斐理伯叫你以前,當你還在無花果樹下時,我就看見了你。」(若1:45-50)看來納塔乃耳都屬於那些虔敬的猶太人。相信大家現在也明白何故耶穌突然提到無花果樹了。
不結果的無花果樹
視乎栽培種而定,無花果果期為一年兩至三造,由春天起至夏末長時間掛著果實,可謂見葉即見果。因此,耶穌先後兩次借長葉而不結果的無花果樹暗示不結果的信徒和不悔改的人之下場──
…在樹上除了葉子外,什麼也沒找著,就對它說:「你永遠不再結果子了! 」那無花果樹立即枯乾了。(參見瑪21:19)
「有一個人曾將一棵無花果樹,栽在自己的葡萄園內。他來在樹上找果子,但沒有找到…園丁回答說:主人,再容它這一年罷!待我在它周圍掘土,加上糞;將來如果結果子就算了;不然的話,你就把它砍了。」
(參見路13:6-9)
另外舊約中也有很多以無花果為喻的道德訓誨,如《民長紀》中爭王的比喻(9:8-15),就叫人謙遜並只以天主為王。
作為天主所賜的無花果樹,身份雖然珍貴,但最重要的是能否結出榮神益人的果子!如果我們自恃尊貴的身份而驕傲自滿,不加長進,這樣就是「無用的」生命,早晚會被主人砍掉。
所謂「無花不成果」,為何無花果卻有這樣的名稱?其實所謂「果」的梨狀構造,既是果實,但在未成熟時亦為花序(花之集合構造)。好像很複雜,但可以用我們新年時在家中擺設的大黃菊這樣去想像:隨意選擇一個大黃菊的「花頭」,這其實是包含了幾十甚至時幾百朵小花的花序──頭狀花序(下次記得用手在花頭上摘一朵小花下來看看),小花密集地生於一個碟狀的托。假如碟邊向上屈變成碗狀再繼續收窄成一個窄口的瓶子,可以相像所有小花這樣便被包在瓶內──無花果就是這樣的一個構造了!所以它既是花序(隱頭花序),小花們授粉後結了無數非常細小的果子,果子仍然留在那個「瓶子」構造內,因此無花果也是一個果的集合──複果。無花果樹傳粉靠的是很細小的胡蜂,牠們會穿過無花果頂端的窄「瓶口」為隱頭花序內的小花們授粉。
|